拼多多爆款养成记【附数据表格】
鉴于平台流量机制波动较大,部分看官急需推款型毒奶,遂将OCPX扔在路边,聊聊当下爆款养成的新姿势。全文综述标品&非标爆款打造流程须知(梳理思路),较原姿势稍有更新,具体数据仅为丰满理论所用,定位不同的店铺在竞争程度稍有差异,避免翻车请勿盲目模仿。
Ps:OCPX&词包&精准匹配内容已在运输途中(OC内容量较大尽量在年前发出,顺便交待近况),此文内容均为翠园白嫖会产物整合,拌有冷饭无可厚非,宝贝儿若是不爽你弄死我得了~
--------------注释-------------
售价:图示售价高低指同比类目售出商品的sku均价。
Ps:注意这个售出商品sku均价概念,很多商家做市场分析时容易混淆。举个例子,类目Z一共有4个商品ABCD,各商品的售价与日销如下图(sku同理):
类目Z的行业均价的计算方式为:(10*5000+20*1000+40*200+50*100)/(5000+1000+200+100)=13.17元,而不是表面的(10+20+40+50)/4=30元。跟其他行业数据均值计算方式一致,例如百货类目某关键词点击率均值20%,一看自己的才3%,是由于同叶子类目低价商品抬高了行业关键词点击率。
利润率:指在同等售价下的sku利润率。
Ps:并非售价(利润率)越低日销越高(预留推广空间),尤其是活动流量与推广流量对等的类目。标品的利润率等于供应实力,非标则考核柔性供应的统筹能力。
活动&自然流量:为此定价可获得渠道流量峰值;
推广流量:ROI持平状态的流量峰值,两者均存在季节性或类目性(自行分析行业热度),例如想把除草剂什么的冷门商品撸到日销过千,还是有点难度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表概述了不同定位的商品对应的日销巅峰(市场容量),以及在不同渠道的流量结构。
如女装卫衣类目(非标):
三种价格的不同定位同样也映射出店铺的运营模式:
如某百货居家类目(标品):
而标品爆款日销受价格影响较大,两极分化严重。例如棉拖鞋,行业均价的定义10元,偏低为6-8元/双,中等为10-15元,超过15元则为偏高。
则只需(只能)在某个渠道/定向稍有作为即可。
思考2:各渠道权重分析(单品角度)
ps:平台在审稿的时候这部分被删了。。
得知爆款的流量渠道后,我们进一步来思考如何获取各渠道的流量(渠道流量分配机制),之前码过一章活动玩法及各种渠道权重分解了,这里稍作查漏补缺。
自然渠道:
类目:底层权重逻辑为1/3/7/15日GMV(此为核心),前排小部分坑位为行为标签用户专属,一级类目留存部分保量坑;剩余坑位全量个性化,展现逻辑以叶子类标签&相似商品标签为主。叶子类商品所能获取的流量受平台对此类目规划影响较大,例如冷类目GMV超过同子类目的其他热销叶子类,获得的曝光比对方更低属于正常情况(除非你是一级类目TOP)。
搜索:底层权重逻辑依旧为关键词1/3/7/15日GMV(此为核心),前排小部分为行为标签专属,剩余为叶子类&相似商品标签。Ps:当买家端app首页顶部加入搜索框后,此渠道流量在今年会有质的飞跃,此举也能让那些交流运营的娃去玩泥巴了。
推荐:完全沦为个性化天堂,此处为共享私域商品拼杀最激烈的土地,顶部坑位依旧优先为购买/收藏/点击等行为标签专属,剩余为相似&叶子类中按GMV逐层排序。
爆款数据案例
案例1:
中小类目标品;
售价:8.6元~39.8元;
毛利率均值:20%;
主力流量渠道:活动+推广;
以活动为主的爆款在数据分析方面稍有困难,但在总表中依旧有迹可循:
活动渠道:标品因对比性极强,通过某sku在活动达成高转化率的操作属常见操作(如上图1.03-1.04的万人团),流量较大的日常资源位均已到位,其详细数据依旧需等待营销数据开放。
推广渠道:权衡利润率后,日常推广以持平ROI为推广目标,最大化获取推广流量,在进入活动时降低推广效果用于均衡亏损(依旧需兼顾GMV)。
案例2:
中小类目弱标品;
售价:8.9元~25.9元;
毛利率均值:45%;
主力流量渠道:场景推广
利润最大化分析:
总结
当下平台各渠道流量机制早已不再是秘密,对每个商品而言皆是优胜劣汰的过程。活动的玩法和推广工具的操作,短期的深入钻研即可颇有造诣,而根据供应如何选择最优的爆款之路,才是真正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标签
|